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个有力有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今年9月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能力位居世界第11位,比2012年跃升23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创新排名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资本市场是我国优秀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硬科技企业陆续上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本市场

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舞台

6月23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十八大以来金融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行业分布看,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近22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超千亿元,从一个完整的空白十年发展壮大以前到现在46。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泉。

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1日,共有942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首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1.1万亿元;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637家,IPO募集资金超过7778亿元,占比分别约为67.6%和70.7%。

此外,证监会持续推出创新创业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促进技术创新领域要素资源的积累。

9月29日,深交所、深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深证数字经济等12个指数,多维度体现深交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8月15日,上交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新材料指数。目前旗下包括科创信息、科创生物、科创芯片。反映科创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题指标体系即将完成基本覆盖。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关科技创新指数的推出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资与主题基金布局相关赛道,形成良性互动。”

上市公司技术创新

越来越激烈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快技术突破和创新研发。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一个缩影。9月23日,中国上海协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报告》显示,央企境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研发费用1705.38亿元,占国内市场的27.46%;央企 1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半年新增发明专利620件,占贡献户数12户的4.18%。

从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994家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占公司总数的22%(45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其中,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19家。

“近年来,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和新技术应用力度,近三年研发费用每年增长10%,技术投入每年增加1亿元。” 龙源电力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重点专项等重大课题,涌现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如“ 《潮间带风电新型单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与工程应用》和《大直径嵌岩单桩施工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已从全球科技追逐者转变为领跑者。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技术创新驱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核心技术竞争力全球领先,不存在“卡脖子”环节; 此外,光伏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完备。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全球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在光伏关键原辅材料方面,光伏浆料、背板、封装膜、光伏玻璃等原辅材料基本实现本土化供应,并已批量出口海外。其中许多产品在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以此类推,逐渐显现出领先优势。

“自2012年上市以来,研发投入已超过13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自2021年以来,隆基绿能连续11次打破各种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据介绍,持续投入科技创新意义重大,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迭代。

海尔集团科委主任王野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据统计,该公司170多项原创技术大部分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标杆,引发行业持续截至2022年6月月底,海尔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超过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5.3万件,占比超过63%科技,海外发明专利超过1.5万件,涵盖30个国家。此外,公司连续7次被评为全球智慧,在家居发明专利榜单中排名第一,智能家居发明专利总数达到20298件。

美联储证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李泉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产业转型,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连续抢占

硬技术赛道

世界级企业要保持长期的全球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很难依靠规模和数量来保持竞争优势。要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用强大的核心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创新能力,提高制度创新能力。

龙源电力是中国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要在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最紧迫、最关键的是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基础上下功夫。在装备和技术创新人才三个方面加快突破。未来,更多资源将集中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关键领域对外依存度高、无法自主控制、受制于人的问题将加速出现,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王烨告诉记者,海尔集团未来三年将投入600亿元研发,重点关注五个共同领域:绿色双碳、安全隐私与合规、专业领域的芯片与操作系统、AIoT/感知与交互和数据生产力。在关键技术方向,实施核心科技攻关,突破智能家居大脑、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工业智能BaaS引擎、直线加速器放疗系统等行业核心技术难题。

目前,资本正进一步向“创新含量高”的硬科技公司集中。可以预见,这首歌在未来还会继续火爆。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技术循环,即新旧技术更迭的时期,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协同创新的时代。新时代,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硬技术领域的创新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现阶段将伴随着相关领域的快速增长。公司,这体现在企业规模和营收的水平,以及资本市场估值的增长,从利润回报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丰厚的。” 陈端告诉记者。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 传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陈力认为,未来创新应进一步突出原创性,加强科研人才。培育引导,加强金融对创新的支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科技创新还必须兼顾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