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文 | 墨水用完请注意

“你看,你面前的男人是XX”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我们现在走到哪里,都很难摆脱这个声音。尽管它在试图模仿人类的节奏和音调,但仍然可以用一只耳朵听到它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

输入文字,自动合成语音,AI已经成为视频量产的标准。除了语音,视频也是AI的主要方向。

首先,人工智能绘画开始流行。在抖音平台,#AIpainting的浏览量达到1.7亿次,#AIpainting的浏览量高达11.8亿。然后是文本生成的视频。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Meta 和谷歌最近发布了由 AI 生成的短视频。百家号、TikTok等内容平台也在押注AI更新相关辅助创作功能。

国庆期间,《人民日报》公众号还发布了AI绘本版《我的祖国》MV,全网网友点赞。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从语音到静态图片再到动态图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经全面渗透短视频

考虑到AI的进化速度,昨天还只是胡言乱语,但今天可以生成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视频图像,担忧自然随之而来。当相机交给 AI 时,创作者何去何从,平台如何应对?

AI对短视频的“入侵”涉及到一系列值得讨论的问题。

用户爱看,AIGC不容小觑

到2022年年中,中国短视频用户将达到9.62亿,占网民总数的91.5%。在这样一个短视频市场,AI生成内容的海量基础是什么?

最近在视频平台上出现的一类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选择大众熟悉的歌曲,让AI根据歌词生成图片。该组合是由AI执导的MV。比如《漠河舞厅》、《孤独的勇敢者》、《杀了那个石家庄人》、《波西米亚狂想曲》等,都可以找到相关的AI绘画视频。

而且,这类视频的关注度也是相当可观的。以B站《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相关视频为例。这张照片是由一个名为“Midjourney”的人工智能绘画程序制作的。9月30日上映,十多天累计播放量103.4万,点赞数4.4万。

“我学了五六年美术,画技还不如AI输入词条几十秒就能画出来的画。” 网友“芝士”看完视频后评论道:“画的并不完美,但学习能力惊人。”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芝士开始在各个平台搜索相关内容。

切换到AI视角,感受算法模型对世界的感知,其实是AIGC获得广泛关注的直接原因。

由人工智能创作的静态图片,至今已经流行起来。如果进一步升级为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立体是AIGC发展的大趋势。Meta 和 Google 最近的动作是风向标。两人先后发布了基于文本的视频生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谷歌公布的样本来看,AI不仅可以理解文本,生成高清动态图片,比如骑马、煮咖啡等,还可以根据文字故事呈现完整的长镜头,可以持续2 分钟以上。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基于人工智能初步具备短视频创作能力,有业内人士评价,“随着人工智能对短视频的‘入侵’日益深入,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池将剔除传统的UGC(专业制作) content)、PGC(用户生成的内容)、AIGC将占较大比重,流量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Gartner 的相关报告也明确指出,预计到 2023 年,20% 的内容将由生成式 AI 创建。到 2025 年,生成式 AI 创建的数据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 10%,而今天这一比例还不到 1%。

作为创造者,人工智能与人类同台竞技

同赛道争夺用户注意力,AI与创作者的较量出现。Meta 和谷歌的 AI 模型生成视频的消息一出,“找工作”的议论就甚嚣尘上。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爱恨纠葛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专注于内容创作领域,不久前网友们刚刚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因为一个国外的艺术博览会将一等奖颁给了AI绘画的作品,引得所有人类艺术家的意见不一。

在深圳经营一家MCN机构的彭磊短视频,经营着多个短视频平台账号。他认为,“对人工智能的厌恶是可以理解的,但人工智能会抢工作、短视频行业的说法会发生变化。这是站不住脚的。这种黑白分明的认知大概率是错误的,而且一直之前验证过。”

例如,在短视频流行之前,在图文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写作中。当时,市场也悲观地预测文字工作者将被取代。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短视频行业离不开AI,字幕和配音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并存。大家使用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但一些便捷功能的代价是影响整体“比如配音,AI总是在模仿人类,对作品有要求的创作者一般都会避免AI配音,因为它和真人明显不同,工业化的痕迹太重了。”彭说雷。

另一位影视评论博主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按需使用,AI配音的优势在于快速批量复制,以量取胜。真正的优质作品,基本上不会让他们精心编写的文案用那种机器声音。读它,以质取胜。”

因此,“AI技术正在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下限,而上限仍取决于人类创造者。”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这是 AIGC 的固有局限性,AI 绘画和 AI 生成的视频也很难绕过。

以AI绘画为例,在欣赏了很多画之后,Cheese发现,“AI绘画乍看之下很惊艳,但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再看多了,感觉每幅画都在重复。”

在专业人士的解释中,产生上述感觉的原因很简单。所有的人工智能绘画都是由模型根据人类创造的绘画风格和技术计算得出的。而且,机器更多是肤浅的理解,无法洞悉深层含义,也就是常说的“没有灵魂”。

因此,当AIGC新鲜的感光环消散后,观众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内容本身,AI绘画和AI生成的视频将被重新审视。当我们谈论“抢工作”这个话题时,我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从辅助创造到原创,平台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新技术的出现,除了直接影响到用户和创作者群体,作为舞台搭建者,平台方也在密切关注。

第一阶段是“辅助阶段”,AIGC辅助人类生产内容;第二阶段为“协同阶段”,AIGC以虚人虚实并存的形式出现,形成人机共生的局面;第三阶段为“原创阶段”,AIGC将独立完成内容创作。

参考李彦宏提到的AIGC的三个发展阶段,再看目前内容平台的布局,其大部分服务能力还停留在第一阶段,无论是图文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也就是利用AI-相关技术,帮助创作者达到更高的水平。高效的写作和视频拍摄。

比如抖音官方编辑软件提供了语音识别字幕、文字生成语音等,B站官方编辑软件将推出智能抠图等AI功能。

一位业内人士进一步补充道,“包括在拍摄短视频时使用的漫画风格、迪士尼风格、老化等特效滤镜,也与AI技术相结合,但目前还没有达到独立视频生成的高度。” . 在辅助创作和原始生成之间,像ZAO换脸app一样,是借助生成网络完成的。”

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内容平台的服务能力将会升级。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以创作者的图文转视频需求为例,狙击为此推出了“图文转视频”功能短视频,输入一段文字,软件智能匹配图片素材,添加字幕、旁白和音乐,并自动生成视频。百家号等内容平台也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站在创作第一线的彭磊认为:“今天的视频转换,工作时间确实可以将一个视频的制作时间缩短到分钟级,但是成品片的效果并不理想,简直就是实现了从素材库中选择图片和视频,体验都是一样的,经常会遇到问题并把它放在一起。”

俗话说,能用的技术就是好的技术。现阶段,内容平台的服务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AIGC技术的发展就是解决之道。

另一方面,AIGC的大规模上线,必然会给平台的内容生态带来新的管理挑战。

此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短视频领域的滥用有很多教训。原因是AIGC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真实的。

镜头交给AI,创作者何去何从

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上有许多开放的AI换脸工具。创作者使用软件对视频内容进行处理,可以轻松实现动花动木的效果。此前,抖音上有人疑似利用AI换脸成为俄罗斯美女。在吸引了近200万粉丝后,平台被封禁;B站AI换脸是创作者最常用的谋生手段,平台会在相关视频下方。发出警报。

目前最前沿的AI绘画和AI生成的视频都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这无疑放大了内容造假的风险。

国外流行的文字绘画程序Stable Diffusion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由于开发者不对生成的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用户可以生成各种图片,为欺诈、侵犯他人肖像、盗版和抄袭等提供了机会。

对于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来说,如何加强对此类视频的“无害化处理”,显然并不比管理AI换脸简单。这意味着,在新技术用好之前,平台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段阵痛期。

AIGC的明天不仅仅是短视频

有人期待技术为自己所用,有人担心AIGC会抢走他们的饭碗,甚至有人预测短视频会改变……

在真正爆发之前,一切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AIGC在内容领域的渗透将持续,AIGC产业将继续快速扩张。

如果 AIGC 的概念继续放宽,除了 AI 绘画、AI 生成视频等内容生产,业界通常将虚拟数字人视为 AIGC 的另一个核心载体。

鉴于虚拟数字人的超高人气,AIGC的发展空间更值得肯定。

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虚拟人团队不断壮大,以不同形象在短视频创作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数据显示,平台上播放的相关视频总数已经超过1亿。

另一个关于虚拟人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短视频只是它的应用场景之一。在千亿VC的投资下,阿里巴巴、百度、字节、华为等科技互联网公司联手出手,更有可能瞄准短视频之外的广阔虚拟人世界。

从点到点,AIGC都在全面渗透短视频,但其未来的应用价值并不止于此。纵观整个AI领域,AIGC所涵盖的生成AI技术被认定为近10年来AI领域最有希望的进展。

可以理解的是,面对以尖端科技为代表的未知,大家在期待的同时,总是伴随着本能的恐惧。

几百年前火车的问世,引擎的轰鸣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时代,也上演了一出人拉动火车的闹剧;几年前5G商业化的时候,对于5G辐射过大的质疑声不绝于耳。5G套餐用户已接近10亿;谈及尚处于方兴未艾的AIGC,各方态度不同,在情理之中。

作为实践者和创造者,彭磊看好AI生成视频和AIGC市场。“最直观的一点是,AI生成的视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创作者素材的问题。当没有找到合适的素材时,程序可以直接生成,如果平台释放版权,它甚至不需要考虑版权纠纷,这在当前的创作环境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或许,期待与恐惧的叠加,关注前沿的同时谨慎对待技术,这才是我们在讨论AIGC对短视频行业的影响时应该有的基本立场。(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共1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