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

华夏时报记者 王宇宇娜 北京报道

“政策引导利好、人才引进集聚、一二级市场火爆、生物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增加”在这五个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华夏时报》和头宝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创新研究简报》指出。

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企业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在上述五个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2016年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生物科技企业,如贝瑞瑞基因、海尔生物医药、以岭健康科技、华熙生物、前沿生物、腾盛生物、再鼎医药、吉泰药业、真本生物、山东安然纳米、等,上述药企也进入第二届华夏健康™金手杖奖·2022最具创新力生物科技企业提名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2016-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研发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20.2%,约为同期全球水平的2.7倍。未来中国医药市场研发支出仍将高于全球同期水平。随着高研发的持续投入,中国医药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热情更加高涨,未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跨越发展

2016-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企业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由于政策利好、人才引进、生物科技发展等因素,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报告指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驱动因素主要分为五类:有利的政策引导、人才引进和集聚、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生物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有用物质或对其进行改良,改善生物体特性,降低成本,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

生物科技产业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尖端医疗技术。生物制药的分类包括肿瘤药物、细胞治疗药物、自身免疫疾病药物、眼科药物、生物疫苗、罕见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医疗器械分类包括诊断和治疗设备、血管介入、分子诊断、神经外科介入、非血管介入、糖尿病;前沿医疗技术分为AI制药和AI诊疗设备。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2015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总规模已近7000亿元。;202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8300亿元,2021年初步核算产业规模将超过8600亿元。

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中,生物医药产值最高,2020年达到2975亿元,占比36%;2020年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分别为2628亿元和2048亿元,占比分别为31%和25%。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相关产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园区的企业数量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这意味着该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正从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高科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例如:华熙生物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还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中逐步实现产业化转化;首个获批的长效HIV融合抑制剂,以其明显的临床优势和扎实的国内市场基础,正逐步构建全球化发展的目标;真正的生物标志物产品阿兹夫定是一种新型核苷类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中国专利金奖。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受五个因素驱动

近年来,国家在药品研发、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引导医药生物技术市场高质量有序发展,同时也指导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政策。

例如,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生物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生物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生物资源保护有序推进。以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为重点,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首个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明确了发展生物经济的具体任务。

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高端人才红利显着。报告指出,中国留学人员比例从2015年的78.1%上升到2019年的82.5%,工程师红利不断扩大,有利于提升医药生物行业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有利于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高端人才的红利带动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同行之间的分工、交流与合作。

受疫情等因素催化,2021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环境回暖。进入2019年以来,受经济政策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融资形势趋冷。国际政治形势。但受疫情影响,药企加大创新药、疫苗等业务板块的研究热情,资本市场热钱大量涌入。2021年,融资额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事件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纷纷布局一级市场。

近年来,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企业通过增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私募股权公司等方式投资一级市场。这有利于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目标公司,丰富和拓宽自身的产品线。,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在一级市场科技,复星医药对星脉科技的增资,将用于其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及日常运营科技,也将有助于扩大集团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布局;为深化公司产业布局,拟与控股子公司盛地投资、恒瑞集团签署协议,成立总投资20.1亿元的私募股权公司;贝达药业出资3000万元认购浙江世迈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靶向抗体药物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三生制药100%出资设立辽宁三生制药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诺惠健康出资3000万美元成立诺惠创投基金,该基金专注于投资分子诊断技术领域,推动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泰格医药成立泰裕投资,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尤其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CRO及医疗相关服务企业。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全球疫情刺激了人们对新冠疫苗等抑制病毒产品的需求,形成了各国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给疫苗领域的企业带来了研发的热情和动力,为疫苗业务板块实现高收入增长。

其中,中国企业表现出色。在全球疫苗企业前十强排行榜中,科兴和智飞生物疫苗业务收入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八。此外,万泰生物是国内首家研发重组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等国家一类创新药的企业;康希诺是国内已上市销售的新冠疫苗中唯一一家单针新冠疫苗重组新冠疫苗生产商。

研发投入高

我国医药市场研发经费增速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有利于提高医药市场研发积极性,提升前沿生物技术水平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推动相关产品商业化。

2016-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研发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20.2%,约为全球同期水平的2.7倍。未来中国医药市场研发支出仍将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以海尔生物医疗为例,2019年至2021年,海尔生物医疗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21亿元、1.51亿元、2.36亿元,占营收的10%以上。海尔生物医药产品突破行业垄断和“卡脖子”技术,赢得行业领先地位;2016年至2021年,公司对以岭健康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连续四年超过8%,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随着高研发的持续投入,中国医药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热情更加高涨,推动相关企业在脑科学、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科技领域取得成果,加速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根据NMPA数据,2021年共批准新药83个,其中国产新药51个,进口新药32个。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了首个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药物。

例如,微创的膝关节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内唯一通过FDA认证的手术机器人;这批上市的国产双抗也是全球首创的PD-1/CTLA-4双抗;腾盛生物新冠中和抗体和联合疗法是中国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原研ADC新药——维达单抗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个ADC;T细胞治疗产品;真洛科学可穿戴式运动步态定量评价系统——瑞平是国内首家获得帕金森病领域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定量评价设备;以众多核心产品助力国家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为社会和家庭减轻数百亿元的经济负担;永泰生物核心产品EAL是国内首个获批进入实体瘤II期临床试验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有望填补相关领域空白;药精基因作为糖链外泌体诊疗的全球先行者,研发了基于糖链外泌体的技术,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技术”。转型奖”。

随着高研发的持续投入,中国医药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热情更加高涨,未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