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熟悉的“免费”


作者| 薛鸿雁 来源| 苏宁财富资讯(ID:)

近两年来,用户一直在告别“免费”:付余款取现都要手续费,听周杰伦的歌要买会员,外卖送货成本越来越贵,共享单车涨到2元,热播剧变成会员制。 enjoy,电商会员也卖的越来越好了…

发生了什么? 是用户更愿意付费,还是免费上网失败的逻辑? 2020年,我们熟悉的“免费”互联网还会存在吗?

说来话长。

第一代免费

比特世界,注意力经济的兴起

免费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商业策略:先用免费的东西吸引你,然后选择合适的产品卖给你。 免费的背后,本质是一种交叉补贴:用高利润产品补贴低利润产品,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 互联网世界早已成为“交叉补贴的大舞台”。

比如,在线下专卖店,买一送一的黄色价签,总能让消费者手忙脚乱,顺便购买非打折商品; 线上电商平台,数不胜数的优惠券、闪购、限时优惠,让人乐此不疲,疯狂购物,同时购买非秒杀商品; 支付机构,推出各类支付即时优惠活动,通过理财、贷款完成收益闭环……

这种免费是一种营销策略。 平台还是对用户口袋里的钱感兴趣,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还有一种免费,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免费成了一种生意。 模型。

2010年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免费搜索、免费社交、免费看新闻、免费杀毒、免费收发邮件……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靠着免费战略崛起,成就了辉煌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免费成为互联网能给予用户最好的礼物。 但是,免费上网也是一种交易,交易的不是货币,而是注意力。

1971年,社会学家赫伯特·西蒙对互联网世界做出了预测:

“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其他东西的稀缺:任何被信息消耗的东西都是稀缺的。信息消耗什么是相当明显的:它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所以丰富的信息创造了缺乏关注”。

稀缺产生价值,注意力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无形货币。 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然后用增值服务或其他产品收费,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普遍的成长规律。

最典型的是广告业务和粉丝经济。 当你访问知乎、浏览微博或微信聊天时,内容是免费和开放的。 平台看重的不是你口袋里的钱,而是你的关注度。 在这个链条中,大V的制作内容获得粉丝和收益分成,平台负责运营推广和广告投入,广告主是最后的付费方。

在 Free: The of 中,作者 Chris 将互联网业务结构分为两层:基础业务层和增值业务层。 基础业务免费开放,通过增值服务完成收入闭环。

至此,免费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商业模式。

二代免费

双向市场,补贴获客成常态

2010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户7×24小时在线,叠加位置信息即可获取,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O2O创业浪潮。 团购、移动支付、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等模式相继涌现,第二代互联网创业已经开始。

自由思想是遗传的。 但是,信息世界的边际成本为零,物理世界不存在零成本。 除了空气和阳光,自然界的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物质世界的产品不可能是真正免费的。 这时候免费思想就产生了,把成本价销售等同于免费,小米就是先行者。

2011年10月,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高配置低价格(1999元)。 长期以来,“硬件免费,软件收费”成为互联网制造的标准逻辑。

团购的兴起,意味着贴钱获客成为自由思维的新变种。 补贴成为免费的激进版本。 相较于注意力经济中的免费,O2O领域的补贴更耗真金白银,创业公司买不起,风险投资越来越不可或缺,话语权越来越强,成为幕后黑手一系列热门战役的推动力。

2010年3月,美团上线,团购成为一种新模式。 便宜是团购的核心吸引力。 正价200元套餐,团购价仅需50元。 消费者蜂拥而至,拉开了团购风潮。 鼎盛时期,国内团购网站有6000多家。

团购是典型的双向市场。 该平台必须同时吸引买家和卖家。 这就产生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聚买家,再招卖家,没有卖家,怎么招买家?

因此,靠补贴吸引用户成为前期的标配动作,后期也很容易找到商家。 毕竟想花钱的人(消费者)难找,想赚钱的人(商家)好找。

双向市场具有网络效应,消费者吸引商家,商家吸引消费者,强者愈强,胜者通吃。 最终,千团大战惨烈收场,幸存者寥寥无几。 它将成为互联网世界优胜劣汰的最佳注脚。

它生存下来,成为一个小巨人,为其他领域树立了榜样。 移动支付、共享出行、外卖等风口相继涌现,也是双向市场。 千军万马在表率,市场主体深知先发优势的重要性。 前期的补贴额度越来越大,1亿、10亿、100亿的水平层层升级。 互联网创业正逐渐成为巨头。 代理游戏。

在这个时期的战场上,移动支付大战成就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享出行领域成就了滴滴,外卖风潮成就了美团和饿了么……

新一批互联网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战初步确定。

异化

为免费而免费,补贴的后果

至此,“补贴托克”已经深深烙印在大家的脑海中,被供奉在互联网思维的“圣殿”中。 其实补贴本身并不是目的,哪天不补贴才是补贴的目的,但很多企业只看到补贴,不去思考“补贴”背后的逻辑,最后误入歧途——免费为免费,有补贴 补贴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的通行法则。

最典型的就是共享单车,既不是双向市场,也不是“免费+收费”的双层结构。

共享出行是一个双向市场,既有司机也有乘客,但共享单车不是,本质上是租赁经济; 同时,与内容领域“免费+收费”的两层结构相比,共享单车只是单层结构——只有收费服务,没有免费业务(靠补贴维持的暂时免费)不算)——强行推行免费策略,追求规模增长,无异于饮鸩止渴。

营销初期,一月1元骑行,共享单车免费吸引了大量用户(OFO号称高峰时拥有2亿多用户),一旦恢复正常的1元收费,用户被免费吸引就会流失,对平台不利。 如果有任何价值,前期的巨额补贴都打了水漂。 于是,共享单车不敢恢复正常定价,怕赶走用户,资金也得不到继续输注,资金链持续吃紧,最终陷入挪用消费者押金、违约的泥潭关于供应商的付款。

但是,一旦投身于巨头(比如摩拜到美团),成为大生态中的引流工具,“免费+收费”的二层结构就出现了,共享单车就活了过来。

基于同样的逻辑,支付机构既然一开始就走上了烧钱吸客的道路,那么后期就不得不为自己打造一个支付市场,完成双层结构的闭环。 巨头是支付机构,为生态引流,依托生态的支撑,安全入驻流量; 创业支付机构多次尝试创收,但收效有限,乱象不断。

P2P的高息定价,某种意义上也有补贴的意思。 P2P作为信息中介,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免费引流,本来就是一个双向市场。 但事实上的保本保息和信用中介属性,使得放款人只是为了高利率而来,双向市场的网络效应失效——更多的借款人无法吸引更多的放款人。

贷款人不是被网络效应所吸引,而是被高利率所吸引。 结果,P2P也走上了死胡同:利率低了,放款人跑路了; 维持高利率,只能寻找低质量的借款人,背负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率。 恶果。 最终,一些P2P平台索性走上了庞氏骗局之路,伪造虚假资产欺骗用户; 一些P2P平台坚持寻找实物资产,最终败给了经济周期下行的压力。 最终,整个行业陷入混乱。

此外,直播答疑也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通过回答问题撒钱固然可以吸引用户,但钱是不能停的。 如果资金停止,趋势将停止。 除了砸钱,没有免费的业务可以留住用户(你说答案也有粘性?那是高估了用户的求知欲),除了失败别无出路。

进化

免费,创造

无论商业逻辑如何,免费免费是自由思维进化的一个分支。 无论岔路口,自由到极致,充电是水到渠成的事。

没错,免费到极致就是收费。 自由带来富足,而每一种富足都会造成一种新的匮乏。 用户愿意为稀缺性付费,所以免费产生收费。

在内容产业中,海量的免费信息,用户愿意为真正的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产业应运而生。

在视频领域,免费的代价是越来越长的广告。 用户愿意付费看没有广告的影视剧,愿意提前付费看热剧,视频会员就此诞生。

至此,在不依赖广告商拐杖的情况下,“免费+收费”的二层结构在内容领域本身诞生,在商业可持续性的探索上又​​迈出了一步。

付费本身培养了用户的付费意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版权付费。 音乐会员和体育会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14亿人口中涌现出4亿中产阶级。 被免费(低价)俘获多年,用户终于走上消费升级之路。 网友的下面这句话,越来越能反映出大多数消费者的心声:

“便宜的东西,下单了才觉得值,用一天都不用愁;高品质的东西,花钱的时候心疼,用的时候天天开心他们免费引流,你会觉得自己赚了很多钱。”

低价本身就催生了对品质的需求,“得穷者得天下”已不再是互联网世界的绝对真理。

在手机市场,华为凭借Mate7踏上高端市场,随后在中高端市场突飞猛进,一步步超越竞争对手,国产手机品牌也踏上了前进的道路全方位高端化。

在电商领域,网易严选、苏宁极物异军突起,以安全消费为核心,为消费者甄选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俘获消费者芳心。

当然,在付费会员和品质消费回潮的同时,免费也在下沉市场找到了新的空间。 拼多多依靠下沉市场迅速崛起,为互联网世界的免费(低价)战略发现了一片新大陆。

消费开始分级,互联网也进入了用户分层时代——用户规模不再重要,活跃用户、有价值用户越来越重要。

2020

羊毛越来越硬

从免费到收费,对应着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分级,也是互联网企业在用户数量红利消失后追求用户价值红利的必然选择。

免费(补贴/打折)对用户来说是致命的,而且一直都是。 只要攒钱,总能拉大用户规模。 然而,在市场寒冬中,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关注免费策略的性价比:免费吸引来的用户能否为付费业务创造价值? 创造的价值能否超过补贴的成本?

商家开始细细盘点。

支付机构不再为了补贴而盲目烧钱,因为补贴已经无法扭转用户的支付习惯。 一旦补贴停止,用户还是会回到两大巨头那里。 其他机构补贴补贴,意义不大;

贷款机构仍然依靠平台吸引客户,但基于实际贷款金额的利息分享已成为主流支付模式。 有多少人点击广告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借钱(创造利息收入);

厂商的广告支出连连缩水,李佳琦的直播却火遍全网。 网红带货是一种变相的有效广告。 投入产出清晰可见,浑浑噩噩的营销支出越来越不受欢迎;

早在十多年前,当谷歌以免费战略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时,时任CEO施密特就表达了对免费的担忧:

“价格传统上是细分市场的,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各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免费的问题在于它消除了市场上存在的所有价格差异结构,它往往会造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而不是为不同的产品定价。”

互联网开始拥抱用户分层时代,“败者得天下”逐渐成为了以往时代的神话。 只有创造价值的用户,才会被呵护。

展望2020年,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免费越来越少,收费越来越多; 补贴越来越谨慎,羊毛越来越难收。

但是,我还是很怀念那个免费(补贴)无所不在的时代。 我怀念的不是补贴,而是补贴中蕴含的创业激情和浪漫。 风云破灭,让企业学会了精打细算,但说实话,谁真正喜欢精打细算?

参考:

1. Chris [美国],自由:商业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9。

2. Kroll [plus], [plus],《精益数据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红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