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司法部门并举守护未成年


编者按

暑假是孩子们玩耍的好时光。 然而,有一些孩子在暑假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卡片等。 家长为此忧心忡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暑期环境,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开展了“晴朗·2022暑期未成年人上网行动”专项行动环境整治”。 结合暑假特点,多措并举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推进暑期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探索多元共治机制,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经纬版法治将推出“关爱未成年人”系列报道和夏日防沉迷》即日起,敬请期待。

这个暑假,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马女士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家孩子不写作业,天天在家看短视频,说什么都不听” 为了方便家校联系,孩子妈妈买了新手机,明确告诉孩子不要下载网游,没想到孩子却沉迷于看短视频,一有空就拿着手机,有时甚至3小时不停。

马女士对此很着急:“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孩子没有辨别能力,再这样下去,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但孩子好像上瘾了,而且怎么劝他都不听,他说把电话收起来的时候,就想跟我说话。” 绝望'。”更让马女士担心的是,一些主播经常说的网络成语也被孩子们学会了,有的听起来很粗俗,有的简直就是脏话。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虽然现在很多网络游戏都被纳入了防沉迷系统,压缩和限制了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但这并没有阻止孩子们被沉迷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短视频成为不少孩子暑期的“新选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征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65.6%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20%的青少年“几乎一直”看短视频。 虽然各大平台都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儿童绕过破解密码、购买账号等技术监管并不难。

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沉迷于短视频? 沉迷短视频有哪些危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线调查。

未成年人容易上瘾

短视频 司法部门并举守护未成年

大害影响价值

“稍微关注一下,我带你解锁更多pose,不迷路。”

“叫我大哥,以后我在学校掩护你。”

“不是同一时间,是同一个‘舒硕’,来操奥利的。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奥利是什么吗?狗屎!”

这不是户外主播开玩笑,而是记者近日在北京朝阳区某餐厅看到的一幕:主角不是大人,而是三个六七岁的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坐在孩子对面,若无其事地玩着手机,似乎对这种事情很熟悉。

面对询问,她告诉记者,自己偶尔给孩子玩玩手机,夏天玩的时间更多。 孩子们主要玩益智游戏和看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学习一些网络热点。 真是个大问题,孩子还小,玩玩而已,我身边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

记者在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采访多位家长了解到,由于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离不开网络,很容易接触到短视频,他们周围的许多孩子都沉迷于他们。 随着暑假来临,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刷屏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什么未成年人容易沉迷于短视频

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张红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强烈的探索家庭和学校之外世界的愿望,平时会主动找家长寻找他们手机上的信息。 “这些短视频直播平台用的太多了,大数据推送自己关心、喜欢的内容,内容丰富,轻松幽默,时效性强,很多成年人都对短视频停不下来,更不用说了。”孩子们。 。”

7月18日,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召开的“晴朗·2022年暑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网站平台的功能设计保障不够合理,机制不够健全,是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重要诱因; 一些短视频平台设置打赏反馈、礼物领取、打卡打卡等功能,让未成年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生活,尤其是暑期生活过于单调。 “沉迷于短视频的孩子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由于生活中缺少陪伴,他们在短视频的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此外,一些孩子因为意志力薄弱而沉迷于短视频。”

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危害显而易见。

“你看那些网红,什么书都没读过,都红了短视频,收入是大学毕业生的几十倍、几百倍。我正在向他们学习拍视频、做直播。未来,肯定会比学习好很多。” 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的中学生陈晨告诉记者,他的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想法。

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蔡海龙看来,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可以作为某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人们。 而长期沉迷于短视频,势必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短视频的泛娱乐化倾向可能会影响年轻人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一些网红主播的言论可能会误导年轻人的正确发展方向。” 蔡海龙解释说,此外,目前短视频平台普遍采用的个性化推荐方式短视频,也可能将青少年带入信息茧,导致视野狭隘、偏执自负,滋生青少年社交问题,严重阻碍正常社交。个人的过程。

短视频 司法部门并举守护未成年

此外,据公开反映,部分短视频、直播平台涉及暴力、低俗、软色情、诱导充值打赏等问题,也严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青春模式很容易绕过

缺乏内容和可用性差

事实上,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很多短视频平台都内置了青春模式。 青春模式下,用户无法启动和观看直播,也没有充值、打赏等入口; 青春模式外必须实名开播,未成年人不能开播。 同时,如果系统检测到该消费账户疑似未成年人,则立即对该账户进行弹窗,要求实名认证。 用户拒绝认证或被认证为未成年人后,将被系统拦截消费,并禁止该账户在App内充值。

不可否认,青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未成年人的网瘾,但在现实中,绕过青春模式的方法有很多。 《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与保护》调查报告显示,约30%的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大多低俗,短视频所采用的青春模式用处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青春模式需要家长主动开启,或者主动在平台实名验证自己是未成年人,每次打开APP都会进入该模式. 如果只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视频、发布短视频、购物等,一般不需要实名认证,除了看直播、开直播、收益提现等功能。 实名认证是强制性的。

对于山东省滨州市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花莲来说,很多短视频直播平台的青春模式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我的身份信息都是在网上买的,用它不仅可以注册短视频APP,还可以不受限制地玩网络游戏,有时候连账号都登不上去,如果爷爷奶奶在家,我可以还‘借’手机用,用验证码登录,除非是那种家长一对一的督导,玩网游、看短视频都可以绕开限制。” 华莲说道。

短视频 司法部门并举守护未成年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有很多网店教如何解开青春模式、破解防沉迷系统。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并不知道青春模式是什么,或者知道后没有尝试使用。 还有一些未成年人会使用祖父母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以规避未成年人限制制度。

“我之前试过青春模式,但在App上设置这个模式后,看到的内容都是非常幼稚的卡通片,包括学习频道,都是面向儿童的内容,我已经15岁了。”华莲话说,青春模式下,是不是应该更精致一些,分年龄段,内容更丰富,让未成年人用得上,想看。

有测评发现,不少短视频平台的青春内容池并不分年龄。 少儿动画后面是高考知识点视频。 这也可能导致青春模式内容池缺乏实用性。

今年5月9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指出,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网站平台应在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现有的青年模式。 继续增加适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供给。

目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也很活跃:在年龄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不同的内容推荐。 用户开启青春模式后,可以自行设置年龄。 比如年龄设置为6岁,就会有儿童动画、居家安全童谣等多种教育内容; 还有“遇到校园霸凌怎么办”的实用视频; 将年龄设置为16岁后,推荐的视频内容变成了更适合篮球实战教程、画板技巧、美食教程等内容。

使用技术来区分用户

强制启用网络监控

未成年人如何摆脱短视频瘾?

在蔡海龙看来,目前的短视频平台普遍采用“平台+家长”的监管体系,将青春模式和防沉迷系统的开放权限完全委托给家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防沉迷的实际效果。机制。 .

“从根本上说,青少年上网保护是国家的义务,应该通过监管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国家的监管责任。比如通过政策和立法,要求短视频平台实行全民保护。”实名认证机制、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将未成年人用户与普通用户群体区分开来,进而将网络监管模式强加于所有未成年人身上。 蔡海龙说道。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仅靠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是不够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翔表示,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都需要承担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预防沉迷的责任。 责任。 这项工作是一致的。 防沉迷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使用和掌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青少年更好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青少年模式下的各类短视频直播APP需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程和活动。社会组织和学校也需要给予家长更多帮助和引导他们,多与青少年交流,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家校合作。” 周翔说。

针对当前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系统实施存在的技术漏洞,蔡海龙建议企业积极承担青少年保护的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沉迷系统。

“企业应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模式的易用性,提醒家长适时开启青少年模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以游客身份浏览、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逃避监管等行为。”通过卸载重装、切换账号等方式加强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从整体上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时长,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用户,自动将它们切换到青年模式。” 蔡海龙解释道。

“现在是信息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就不可能把大孩子完全隔离在‘真空’中。” 来自北京的家长张红说。 她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孩子上。 最重要的是要适度观看短视频,控制孩子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和内容。 “家长下班后要少看短视频,看父母看的孩子很多,有的家长为了省事甚至把手机扔给孩子。”

来自安徽合肥的家长赵军认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带孩子参加一定的户外和社交活动,培养孩子乐于外出游玩的性格。 “闲暇之余,我会和孩子一起出去爬山、去公园、游泳等,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同时培养更多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兴趣爱好.如果真的让她看短视频,她会觉得没意思。”

“如果孩子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自律自律,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做,就不会沉迷于短视频。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让网络成为有利于你健康成长的助手。 楚朝晖说道。 (见习记者张寿坤、记者韩丹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